发布日期:2025-08-17 15:11 点击次数:137
要说近几年,关于中央军委评定的36位军事家——这份名单真是被大家挂在嘴边。可你仔细一看,有位江西走出来的“农民将军”,名字叫方志敏,说真的,每次我翻到有关他的记载,心里都会咯噔一下。他既没上过什么名牌军校,也不是谁捧大的,但硬是在缺枪少弹、到处受围剿的年代里,靠着一帮农民,愣是把革命根据地从零干到了最核心。这事搁谁身上不服气?
别说别的,方志敏的厉害,光看赣东北和闽浙赣两据地怎么造出来的。咱们今天回头看,没正经武装、没高层撑腰,他就敢领着穷哥们揭竿而起,拢一群人守土种地建苏维埃,说不好听点是真刀真枪闯出来的,不是什么纸上谈兵。说白了,这就是用农村小伙子、老大娘们的双手,把“工农武装割据”这条路趟出来了。
其实,“城市路线”和“农村包围城市”,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,可能很难体会其中的纠结。毛泽东那句“方志敏式根据地,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”,听起来平淡,实际真是千锤百炼出的血泪经验。那种先有一个核心小村,慢慢一圈圈扩出去——跟现在流行的“种子用户”做法还真有点像。
有些人喜欢拿“野战之王”说事,可我回头琢磨,方志敏骨子里在建军上其实挺重程序,讲规矩。他提“十大建军措施”,士兵委员会、党代表制,连红军早期那种“兵不成兵”的阶段都搞起来了。这套玩法后来成了全军标配,可最早要不是他那个不信邪的劲头,哪能想得出来?尤其是那些党代表、士兵委员会,你以为是闹着玩吗?还真不是,很多实际管理都赖这套制度走得顺。
最绝的是1930年景德镇那一仗,红军“千人无吸烟”,纪律严到蒋介石都佩服。我想,现在让一个普通人一礼拜不抽烟都难……不服不行。
咱别以为方志敏只会蛮干,他可会动脑子的!“扎口子、截粮道、打埋伏”,这些主意,在老一辈红军嘴里就是生死存亡的窍门。1931年贵余那仗,三天就让敌人碰一鼻子灰,转身苏区地盘又大一圈。说是偶然吗?我觉得还真不是,和后来毛泽东总结的那套“十六字诀”,多少都能看出影子。
还有1932年浦城之战,红军破城之后,第一次摸到了无线电台,这下儿全队的信息流才算转起来。土办法用到极致,结果反倒杀出了一条血路。
有人说打仗就得拼,拼枪拼人命,但其实方志敏让人难忘的是那种骨子里的“穷讲究”。他自己多抠门,子弹袋补十次都舍不得丢,身上绝不多一块布。这不光是抠门,更是一种骨头里透出来的坚持,影响了整支军队的气质。
北上抗日那会儿,敌人像潮水一样围过来,他还是扛着,没有一分妥协。最后进了敌人牢里,还能写出《可爱的中国》。说大的好像挺悬,其实我想,那就是咱们普通人遇到难事时不肯低头的劲——只是被他发挥到了极致。
毛泽东说方志敏是“有根的根据地创建者”,并不光是表面夸赞。其实更多是认可他从最荒的地方,一锄头一伙人一点点挖出来的生命力。后来的军事家名录里有他,94年那一加进去,2016年又复核确认,说到底,就是对那些最敢试、最会折腾的“野路子”最高致敬。
要没这帮人前面趟路子,说实话,后来的大部队哪来底子?今天的现代军队,有根可寻,也许就藏着方志敏那点“胆子”和“不信邪”。
老兵说点心里话:功劳簿谁都能列,但能进得了名录,靠的是一辈子的拧巴跟执着。想想现在再回头瞅当年,“苏区小伙子”和大将们齐名,某种意义上,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份不屈。这种自强,全世界都得服!
你怎么看?或者你听过哪些和方志敏有关的故事?要是觉得他牛,就拿去和朋友们唠几句。如果哪段打动你了,随手转发,也算是一份敬意!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上一篇:王祖蓝一家现身贵阳避暑,港星女儿长相大反转?
下一篇:没有了